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法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Research Methods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公共衛生學院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陳端容 
課號
HBCS7001 
課程識別碼
850 M002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公衛209 
備註
與官晨怡、翁書偉合授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介紹社會與行為科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概念與理論。課程一開始將先介紹重要的觀念與理論,以回應公共衛生議題。之後將介紹各種量性與質性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經常被社會與行為學家用來了解、促進與改善健康。我們會使用許多本國與國際的研究案例,來展示如何進行研究以發展針對社會行為健康危險因子之有效公共衛生介入方案的重要原則。 

課程目標
在修習本課程後,學生能夠:(1) 理解常用研究方法的主要行為與社會科學概念與理論;(2) 描述常用的量性與質性研究法;(3) 評論研究使用的設計與方法之優缺點;(4)確認與應用適當的研究方法以探討影響健康的行為與社會因子;(5)了解科學實證對增進公衛知識與發展有效介入的重要性。 
課程要求
學生需依照進度預習指定教材,繳交作業,並參加期中考與期末考。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事先約定 
指定閱讀
每週指定閱讀將上傳至NTU COOL 
參考書目
1. Babbie, E. R. (2014).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6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Cengage Learning.
2. Babbie, E. R. (2017).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7th ed.). Boston, MA, USA: Cengage Learning.
3. Babbie, E. R., 林佳瑩, & 蔡毓智. (2019). 研究方法 : 基礎理論與技巧 / Earl Babbie著 ; 林佳瑩審閱 ; 蔡毓智譯 / by Earl Babbie (三版 ed.). 臺北市: 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公司臺灣分公司.
4. 瞿海源, 畢恆達, 劉長萱, et al. (2015).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臺北市: 臺灣東華.
5. Shadish W. R. , Cook T. D. , & Campbell D. T. (2007)。實驗與類實驗設計 : 因果擴論 (楊孟麗,譯)。台北:心理出版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及課程參與 
10% 
 
2. 
期中考 
30% 
期中考目的在評量學生對於不同研究方法 (包括: 文獻回顧及批判閱讀、抽樣方法、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評估研究) 之知識及批判性思考能力。題數介於20–25題之間;題型包括是非題、多重選擇題、配合題與簡答題等。期中考結束後,課程教師將針對考題內容給予回饋,以確保學生具備相關知識與能力。 
3. 
期末考 
30% 
期末考之題數與題型與期中考類似,而內容將涵蓋資料收集與處理、測量與信效度、質性研究。學生同樣能在考試結束後獲得授課教師的回饋,以確保習得相關知識與能力。 
4. 
課後作業 (共六次) 
30% 
授課老師會有作業,利於學生熟悉不同研究方法之內涵及其應用。作業以抽樣設計、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評估研究、測量信效度、質性研究等6個主題為主。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01週
9/7  課程簡介及分組 
第02週
9/14  社會及行為研究設計的類型與研究問題提出 
第03週
9/21  特別演講:吳文欽老師:因果推論與問卷實驗 (演講時間:12:20-1:10)
陳端容老師:研究設計與文獻評閱(上課時間2:20-4:20) 
第04週
9/28  教師節 停課 
第05週
10/5  抽樣設計 
第06週
10/12  調查研究 
第07週
10/19  實驗研究 
第08週
10/26  評估研究 
第09週
11/2  期中考 
第10週
11/9  資料庫介紹、資料收集與處理 
第11週
11/16  測量與信效度 
第12週
11/23  質性研究:概念與目的  
第13週
11/30  質性研究設計與資料收集 
第14週
12/7  質性資料分析 
第15週
12/14  研究倫理與反思  
第16週
12/21  期末考